你認為的建筑垃圾,其實是軟黃金!
建筑垃(la)圾屬于垃(la)圾的(de)(de)一種,是指在建筑物(wu)、構筑物(wu)拆除、 新(xin)建、重建、維修、裝(zhuang)修及自(zi)然災害等過程(cheng)中(zhong)產生的(de)(de)各類廢(fei)(fei)棄物(wu),主要包括廢(fei)(fei)混(hun)(hun)凝土(tu)塊、瀝(li)青混(hun)(hun)凝土(tu)塊、磚(zhuan)瓦、雜土(tu)及施工(gong)過程(cheng)中(zhong)散(san)落的(de)(de)砂漿(jiang)和混(hun)(hun)凝土(tu)、碎(sui)磚(zhuan)渣、金屬、木(mu)材、裝(zhuang)飾裝(zhuang)修產生的(de)(de)廢(fei)(fei)料(liao)、各種包裝(zhuang)材料(liao)、其他廢(fei)(fei)棄物(wu)等各類固(gu)體廢(fei)(fei)棄物(wu)。

建筑垃圾?建筑垃圾屬于垃圾的一種,是指在建筑物、構筑物拆除、
新建、重建、維修、裝修及自然災害等過程中產生的各類廢棄物,主要包括廢混凝土塊、瀝青混凝土塊、磚瓦、雜土及施工過程中散落的砂漿和混凝土、碎磚渣、金屬、木材、裝飾裝修產生的廢料、各種包裝材料、其他廢棄物等各類固體廢棄物。由于土地開挖產生的垃圾、道路開挖產生的垃圾和建材生產垃圾一般可全部(再生)利用,建筑垃圾一般指舊建筑物拆除垃圾和建筑施工垃圾。
目(mu)前,建(jian)筑垃圾再生利(li)用的途(tu)徑及處(chu)理技(ji)術(shu),根據建(jian)筑廢棄物再利(li)用較好的國家(jia)經驗,大致可(ke)以分為三(san)個級別:
(1)低級利用(yong):將廢棄(qi)混(hun)凝(ning)(ning)土破碎后作為建筑物(wu)基礎墊層(ceng)或道路(lu)基層(ceng),這是廢棄(qi)混(hun)凝(ning)(ning)土最(zui)簡單(dan)的(de)利用(yong)方法,也是目前我國對廢棄(qi)混(hun)凝(ning)(ning)土最(zui)常(chang)用(yong)的(de)再生利用(yong)方法。
(2)中級利用:將廢棄混凝土破碎后生產混凝土砌(qi)塊磚、鋪(pu)道磚等(deng)制品。
(3)高級利用:將廢棄混凝土破碎、篩分、分選、潔凈后作為再生骨料,代替部分天然砂石骨料制作再生骨料混凝土。有關研究表明,可作為骨料直接添加到商品混凝土中取代10%~30%的天然骨料,這是對廢棄混凝土最有價值的處理方法,用再生骨料制作的再生混凝土是一種綠色混凝土。
發展趨勢根據已有的不完全統計數據顯示,目前我國18個省市共有建筑垃圾處理廠867座,截至2019年上半年,共有建筑垃圾處理廠867處,其中規范化建筑垃圾處理設施238座,占建筑垃圾處理廠總數的28%;不規范的處理設施數量巨大,且存在有滑坡風險的設施32座和有其他風險的設施20座。目前我國對于建筑垃圾的處理方式仍舊處在粗放的填埋及堆放階段。而每產生1萬噸的建筑垃圾,則至少需要一畝地來進行堆放。有研究表明:截止到2015年底,全國城鎮土地總面積916.1萬公頃。其中,城市面積占46.5%,合6389.8萬畝。按一萬噸的建筑垃圾占地2畝計(堆高5米),目前我國每年所產生的15億左右建筑垃圾,一年對土地資源的占用就超過30萬畝了。近年來,隨著科技的發展,建筑垃圾的資源化利用逐漸走入了人們的視野。建筑垃圾的資源化利用具體包括:經回爐加工,將廢金屬制成鋼材;將廢竹木、木屑制造成各種人造板材;將碎磚、混凝土塊破碎,來代替砂直接在施工現場利用,用于砌筑砂漿、抹灰砂漿、澆搗混凝土等,也可用以制作砌塊等建材產品。國內已經有許多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的成功案例,資源化利用有利于保護環境,降低對自然資源的開采,是一條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目前建筑垃圾循環處理以破碎為主,傳統采用設備通常是固定式建筑垃圾處理設備。但因為建筑垃圾的產生一般都呈碎片化,即產生點較多、每個點的產出量大小不等,這種情況下固定式破碎線就顯得不合時宜——需要對應的土建、固定式作業無法及時轉場。所以移動式再生骨料生產模式將成為未來建筑垃圾處理設備的主要發展方向。在生成建筑垃圾的現場,人們就能夠初步處理這些建筑垃圾,然后,向骨料深度處理中心運送處理好的再生骨料后再完成相應的處理。這樣不但可以降低運輸費用,還會減少其對環境所帶來的影響。